首页

国产丝袜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6 11:24:51 作者:战胜日本组合,王楚钦孙颖莎实现世乒赛混双三连冠 浏览量:86967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王昊)北京时间24日晚,在多哈世乒赛混双项目决赛中,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以3:1战胜日本搭档吉村真晴/大藤沙月,实现该项目世乒赛三连冠。两人也将获得象征赛事混双最高荣誉的兹·赫杜塞克复刻奖杯。

      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决赛开场后,日本组合进入状态很快,回球质量较高。不过王楚钦与孙颖莎迅速调整,在多拍回合中逐渐占据主动,并以11:7先下一城。

  进入第二局,日本组合加强了前三板的搏杀,取得了一定效果,比分一路来到7平。关键分的处理上,孙颖莎和王楚钦更胜一筹,两人以11:8再胜一局。

  第三局,王楚钦/孙颖莎从一度2:6落后追至7:7,但随后连丢4分,输掉本局。第四局,日本组合依然在开局阶段取得领先,王楚钦/孙颖莎顽强追至8平。关键时刻,中国搭档展现出在经验上的优势,最终有惊无险拿下比赛,达成三连冠。  本届世乒赛,中国队派出王楚钦/孙颖莎、林诗栋/蒯曼参加混双项目,其中王楚钦/孙颖莎是赛事卫冕冠军,也是巴黎奥运会混双项目金牌得主,因此这对冠军搭档赛前被寄予厚望。

      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1/4决赛中,林诗栋/蒯曼1:3不敌日本组合吉村真晴/大藤沙月,无缘四强。王楚钦/孙颖莎成为了国乒在混双项目上的独苗。

  1/4决赛中,王楚钦/孙颖莎也遇到了挑战。两人以6:11先丢一局,但接下来面对日本组合松岛辉空/张本美和的连番攻势,两位选手顶住压力,以11:9连下三局,逆转取胜,晋级四强。

  对手松岛辉空赛后表示:“确实从每一板的难度都能感到对方的顽强和实力。”

  混双半决赛,王楚钦/孙颖莎表现出色,最终横扫韩国组合林仲勋/申裕斌,连续三届世乒赛打进混双决赛。

  资料图:王楚钦。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决赛前,两位选手接受采访时都坦言,已经做了迎接一场艰苦比赛的准备。王楚钦表示,决赛肯定是非常艰苦、非常精彩的比赛。孙颖莎说,要放掉以往的成绩,心态放好,立足于“拼”。

  最终在决赛中,“莎头”组合不负众望,为中国队获得了本届世乒赛的首金。

  本届世乒赛共设五个项目,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男单项目中,王楚钦在半决赛中击败莫雷加德,他的决赛对手是巴西名将雨果,后者在4月进行的世界杯比赛中获得男单冠军。

  女单比赛,孙颖莎半决赛淘汰伊藤美诚,顺利晋级。另一场半决赛,王曼昱击败队友陈幸同,女单项目的冠军已经被国乒提前锁定。

  资料图:孙颖莎。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男双项目中,两对国乒组合梁靖崑/黄友政、林高远/林诗栋均提前被淘汰,四强中没有中国组合的身影。女双项目,四强中仅有王曼昱/蒯曼一对中国组合,她们在半决赛中淘汰日本组合张本美和/木原美悠,晋级决赛。

  本届世乒赛被认为是国乒进入洛杉矶奥运周期后的一次大考,也是中国乒协主席王励勤上任后的首个三大赛。

  洛杉矶奥运会乒乓球项目赛制发生变化,男双、女双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并新增混合团体项目。所以相比于以往,本届世乒赛在双打项目上受到了更多关注。

  根据赛程,本届世乒赛其他四项决赛将于北京时间25日进行。国乒加油!(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际月球科研站再添3个成员 嫦娥七号将搭载6台国际载荷

移动机器人AGV在地面穿梭行走,8米多高的轻型多料箱堆垛机在立库内实现高速行走,旋转取料,1次可以出入库7个料箱……在重庆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物料可以高效,智能,无差错投放到生产工位。

(经济观察)中国酝酿新监管措施 推动直销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虽然大家来自不同城市,但音乐一响,大家都一样跳起舞。”10岁的上海选手宋可在台下认真欣赏港澳台选手们的表现。轮到宋可上场时,只见她脚蹬漂亮的舞鞋,身着轻盈的长裙,伴随灵动的音乐在舞池中绽放。宋可告诉记者,学舞蹈很辛苦,但跳舞的快乐远比悲伤多,“跳舞最重要的不是战胜别人,而是又一次超越自己、提升毅力”。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刘跃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亚运会比赛场馆上座率高,充分体现了观众的观赛热情。杭州市民毛欣已经观看了几场跆拳道比赛,未来几天还打算观看更多比赛。“杭州为赛事举办付出很多努力,新建改建了一些体育场馆,这些场馆也将方便市民开展体育活动。”毛欣说。

【理响中国】以“大思政课”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

此次作为典型企业案例入选报告,体现了行业权威机构对无限极的认可与肯定。未来,无限极将继续秉持初心,坚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高品质的中草药健康产品和服务,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帮助更多人收获健康与快乐,助力健康中国。

民进中央2024年民主监督工作培训班苏州开班

该船未来将成为中国多体系融合、多学科交叉、协同行动创新的开放共享型海上平台。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中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的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将使中国载人深潜能力从全海深拓展到全海域,也将提升中国深海考古作业能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